机器人工程
开设时间:2024年
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学位
专业简介
机器人工程专业于2024年正式启动本科生教育,成为本校响应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技术趋势的重要学科。该专业遵循学校“创新驱动,实践至上”的教育理念,紧密跟随国家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和上海地区智能制造、自动化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,凭借中国在机器人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行业优势,立志培育具备机器人设计、开发、集成及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。本专业学生将主要面向工业自动化、智能制造、服务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,特别关注航空航天、智能车辆、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际需求。
培养目标
本专业秉承学校“技术立校、应用为本”的办学方略,立足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,以现代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产业的机器人系统设计、开发、调试、维护和管理等为特色工程技术背景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,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,学生将掌握机器人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,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,具备机器人系统设计、开发、调试、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,能够在跨学科、跨领域团队中协同工作,适应国内外机器人工程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。
专业特色
专业与新松机器人有限公司、太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、创炫机器人有限公司、上海贽丰机器人有限公司、临港电力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,在双师型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、课程建设、教材编写、实践教学环节开发、实习基地建设、项目研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,培养解决智能机器人技术研发、系统集成、设备调试与维护、工程管理以及技术服务等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。这种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,确保了学生能够紧密接轨行业需求,毕业后能迅速融入职场,成为机器人工程领域的骨干力量。
核心课程
数字电子技术、模拟电子技术、机器人工程专业导论、自动控制理论、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、机器人学、机器人传感技术、工业机器人、机器人视觉测量与控制、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、机器人操作系统、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。
就业前景
毕业生能在电力、航空航天、智能制造、通信、化工、家用电器、轻工制造、冶金工业、仪器仪表、医疗健康、汽车产业、食品加工、金融服务等领域,从事智能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开发、应用技术研究、运维管理,设备智能化升级等工作。
教学名师
朱晨烜,博士、副教授、硕导,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教师,机器人工程专业负责人。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,中国航空学会,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。主要研究方向:随机非线性系统控制、无人系统、人工智能等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上海市教委科技创新项目等科研项目,上海市晨光人才。主持多项横向科研项目。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其中SCI收录10余篇,SCI一区1篇,二区2篇。发明专利20余项。
文传博,博士,教授,硕导,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院长。主要方向:复杂设备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、多源信息融合、人工智能。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,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委会委员、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委会委员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,省部级项目4项;发表学术论文60篇;授权发明专利4项,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。
冯肖亮,博士,教授,硕导,现任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副院长。主要方向:多源信息融合与组合导航、智能电网状态估计、电机故障诊断、电力物联网的安全检测与性能评价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上海市教委项目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多项。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,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,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专委会委员,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;IEEE Member。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,其中SCI/EI论文16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