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能源科学与工程

(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)

开设时间:2013

授予学位:工学学士学位

专业简介

新能源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,2017年向社会输送第一批本科毕业生。专业贯彻学校“技术立校,应用为本”的办学方略和面向风电、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定位,聚焦上海及长三角地区“新能源”产业集群,依托风电、光伏的行业优势,培养解决新能源相关问题的“现场工程师”。2022年获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。

依托“能源动力”学科硕士点建设,面向风电、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产业,培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,能在风电、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行业从事设备的开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安装调试和运行维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,制度化深层次开展产教融合,校企共同打造高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。

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在98%以上,就业专业吻合度在85%以上,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风电、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领域从事应用型工程师工作。

培养目标

新能源专业秉承学校“技术立校、应用为本”的办学方略,服务上海及长三角区域、尤其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,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、新能源工程技术与人文素养协调发展的综合能力,能够在风电、光伏发电等领域从事新能源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改造、系统开发、工程设计、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师,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
专业特色

坚持以“风电和光伏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改造、工程设计、系统开发、技术服务与管理”四大能力培养为主线,通过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连续五年不断线共建专业,成立校企共建专家委员会,实施师资队伍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、课程建设、教材编写、实践教学环节开发、实习基地建设等全方位、深层次、制度化合作,培养“重品德、厚基础、宽口径、强应用”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。

核心课程

电路、自动控制原理、电力电子技术、半导体物理、工程热力学、传热学、流体力学、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、风力发电并网与控制技术、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、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设计、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技术、新能源发电系统集成综合实验、光伏系统建模与仿真综合实验、生产实习、毕业设计等。

就业前景

毕业生主要从事风电、太阳能、分布式发电、电动汽车及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套设备的开发设计、制造、运行、状态检测、维护及管理工作,以及从事风力发电站、太阳能电站和传统电力行业的工程设计、建设、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。

2022年毕业生主要去向

  1.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

  2. 上海电气新能源公司

  3.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

  4. 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

  5. 上海航天电源有限公司

学科竞赛

学生受益面广,能力提升明显,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,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参加的科创团队分别获得2016年 “创青春”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。2016年本专业本科生参加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,荣获二等奖。第七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铜奖;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创新、创意及创业”上海赛区三等奖;2022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全国亚军;“象新力杯”全国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全国三等奖;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海市银奖;第八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铜奖;“兆易创新杯”2022年第十六届“西门子杯”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二等奖;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二等奖。2016-2022年期间大学生申请专利50多项。

产教融合

新能源专业以产教融合为手段,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,实践意识、质量意识、节约资源和低碳与保护环境意识,具有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、解决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。

与企业共建新能源专业及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,包括“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产学研平台”、“光伏系统综合实验室”、“风电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室”等多个产学研平台,共同开展“以能力培养为导向、以校企互通为途径”的应用型本科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。毕业生每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6%以上,近50%的学生进入上海风电集团、上海电气新能源公司等知名大中型企业。


风电控制系统综合实验室


光伏系统综合实验室


教学名师

张延迟,博士、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研究方向:新能源发电并网控制与检测技术、电力系统分析及仿真、智能电网。发表论文100余篇,专著2本,专利30余项,参与和主持国家科技攻关、863 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上海市教委及新能源企业和电力行业科研课题多项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。

王致杰,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从事电力传动与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,上海市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,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计划,上海市电气集团科技项目带头人。主要学术兼职:上海市重点科技项目评审专家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审专家、上海市高级职称评委会专家委员、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、上海市自动化学会会员、上海电机行业协会会员,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》、《电子学报》等期刊审稿人,华东理工大学、上海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。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: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,主要研究方向: 大功率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、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技术、电力系统谐波抑制无功补偿技术、智能电网技术、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。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;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,其中SCI收录10篇,EI收录20篇;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0项,发明专利10项,出版专著3部。曾获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计划、上海市电气集团科技项目带头人等荣誉称号。

陈洁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在专业领域方面专注于储能与新能源发电并网、智能材料的应用的研究,主持各类别纵向、横向科技项目15项,项目总经费431万元,70篇,SCI收录3篇,EI收录10篇;授权发明专利5项,实用新型专利1项,软著4项,1项成果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,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潘三博,博士,副教授,研究生导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及储能技术,高效率电力电子变换器、谐振变换器。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,包含IEEE期刊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论文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教委创新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。社会兼职有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委员,上海电机工程学会电路与系统专委会副主委,《电力电子技术》编委。

谢源,博士,副教授,硕士导师。主要致力于风力发电技术教学与研究,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,SCI检索论文3篇,EI检索论文17篇;《可再生能源》、《测控技术》期刊审稿人。主持科研项目8项,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;专利授权13项;2022年上海市重点课程《风力发电原理与应用》负责人。指导学生团队获得2016年“挑战杯”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一项。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已毕业十余名,先后有2位研究生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、3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,所有研究生均多次获得各类校级奖学金。指导硕士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,其中SCI检索论文2篇,EI检索论文7篇,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。指导硕士研究生参加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多次获奖,申请发明专利二十余项,其中10项已授权。

郭群超,博士,高级工程师。有多年光伏企业硅基太阳能电池生产和研发经验。曾经参与和负责过多项硅薄膜和高效单晶硅以及HIT电池项目;曾经在台湾在沪薄膜设备制造企业精曜科技做兼职高级顾问,是重点科学杂志《真空科学与技术》太阳能方面的审稿人。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篇,申请发明专利5篇。

祁永庆,博士,高级工程师。主要从事光伏系统发电、太阳能装备、非线性控制等技术研究。主持完成了科技部“高效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关键装备研究”、上海市科委“薄膜太阳电池电性能检测技术研究”、上海市经委“光伏组件生产线关键装备——多层层压机”等科研项目,参与多项上海市科研项目,申请多项发明专利。主持完成了上海市重点课程《工程热力学》,主持多项校级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项目。


优秀校友



符磊  新能源专业

荣誉:校优秀毕业生、校优秀班干部、校优秀志愿团队干事等。

现状:就职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。


吴宇浩  新能源专业

荣誉:在校期间成绩优异,获得特等奖学金,第十一届挑战杯国家铜奖,全国大学生三创赛上海市三等奖。

现状:同济大学攻读研究生。



戚雄飞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

荣誉:退伍士兵,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;1次博学奖学金一等;2次博学奖学金二等;1次博学奖学金三等;1次校优秀团员1次,1次校三好学生

现状: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